2008年7月8日 星期二

數位內容產業的省思-功夫熊貓觀後感

過去幾年政府推動數位內容產業時,寄望國內廠商能夠以中華文化為內涵,製作有特色的動畫或遊戲,藉由西方國家對於東方文化的好奇心,將台灣的數位內容產業推向國際。宏廣動畫公司推出了紅孩兒決戰火焰山,但似乎連國內的市場都沒辦法打開,後來中華卡通的媽祖也是叫好不叫座,問題出在哪裡呢?

今年暑假功夫熊貓(Kung Fu Panda)的推出,答案終於浮現出來。更進一步要問:美國人也可以推出有中華文化內涵的3D動畫時,台灣動畫公司的競爭力到底在哪裡?因為連最後一點的優勢(文化)也不見了。觀看了功夫熊貓之後,不得不佩服老美的創意和用心,尤其是烏龜仙逝的那一段,將中華文化中智者或仙人歸天時的神化意境詮釋得非常好。我喜歡的另一段是師父和熊貓爭奪包子的打鬥過程,這也是證明他學成的考驗,師傅後來去除成見,因材施教,終於驗證了烏龜大師的慧眼,造就了龍戰士。片中的打鬥動作調得神乎其技,這也是動畫師功力的顯現,國內的動畫師似乎要加油了。功夫熊貓一片中以動物代替人物,並突顯各種工夫的特性,中華卡通也曾產製類似的功夫動畫-少林寺,不過人物還是以人類為造型,缺乏創意和幽默,可能是兩者差異之處。

功夫熊貓的製作和配音幕後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