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30日 星期四

3D版天外奇蹟試映會



我的姪子抽到一張天外奇蹟試映會的票,但他不敢自己去看,因此我便接下了這項任務去看這部3D電影。電影七點開始,6點半才拿到票從家裡出發,先搭捷運,再搭小黃,6點55分到達戲院,等到坐定鬆了一口氣,發現還有很多人還沒入座,這在台灣是正常的,電影直到7點10分才開映。

由於是3D電影,當然少不了偏光眼鏡,欣欣秀泰戲院採用的是3D數位投影機masterImage,屬於TI DLP技術,很難想像3D電影可以這麼快變得這麼平易近人,以前都得到IMAX戲院才能看得到,本人最早看的3D卡通是北極特快車,得跑到大直美麗華的IMAX看。更令人驚訝的是消費市場也陸陸續續出現3D投影機,例如ViewSonic一口氣推出四款機型,而且價格非常平易近人。

談了一些技術方面的事情,回到電影本身,PIXAR的習慣是在主片之前先放一段短片,"天外奇蹟"放的片名叫做"Partly Cloudy",翻成中文應該叫做"陰天"吧!故事敘述送子鳥的故事,牠們所傳送的幼兒都是由天上的雲朵施以魔法產生的,但是其中有一朵雲專門製造凶猛動物的幼兒,造成送子鳥的困擾,這個問題最後圓滿地被解決了。"天外奇蹟"電影本身講的是一位老先生在妻子過世之後才敢於去完成他們一生的夢想,當他在被送到養老院之前,把自己的房子裝上以百計的汽球,然後升空前往南美洲的天堂瀑布,接著一連串的奇蹟讓老先生能完成他的夢想,以78歲的高齡而言,他的體力非常好,能跳能跑。不過這也是市場分析家和玩具商擔心的一個問題,小朋友可能不會把一位老人當作英雄,這會影響週邊商品和玩具的設計和銷售。

建議如果要觀賞本片,建議去看3D版的,雖然要戴眼鏡,有些不方便,票價也比較高,但效果不錯。

英國BCC有關3D電影的報導,3D film strikes back3D cinema makes a fresh come back

2009年7月27日 星期一

參觀GameOn遊戲時代


特地南下去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參觀"遊戲時代"GameOne設計與文化特展,這個展示由英國倫的巴比肯藝術中心(Barbican Center)於2002年策畫,已於英國、澳洲、美國等地巡迴,今年台灣爭取到展示的機會,對於五年級的我而言是一趟懷舊遊戲之旅,包括掌上型遊戲和大型機台,個人電腦比前兩者要晚出現,所以在這次的展覽中僅以蘋果的APPLE II作為代表。

大型機台的始祖PONG也在會場中,不過原機已經不能玩了,會場中改以投影機的方式,連接專用機讓參觀者體驗;另外,PACMAN(小精靈)的機台還可以玩,但視螢幕已經產生扭曲和鬼影的情況,不知道它能不能撐過10。經典和變種的小蜜蜂也是大型機台必展的遊戲,難得的是SpaceInvader的機台,它就像一張桌子,兩人可以對坐玩對打,這樣的設計曾經瘋迷全日本,造成流行,還曾出現硬幣短缺的現象。

掌上型遊戲機在早期的時候,都是專屬某一種遊戲,例如DonkeyKong就只能玩DonkeyKong,而且設計得就像一台縮小版的大型機台,有螢幕和搖桿,只差沒投幣孔,缺點是只能玩一種遊戲。



這次的展覽不只是讓大家玩玩而已,還展出了遊戲角色設計原稿、程式設計流程、腳本草稿、音效設計和配樂等。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遊戲是"鐵騎",這個遊戲在水科孝之的"良電子"漫畫出現過,就漫畫中的描述已經很複雜了,現場看到實品更是嚇了一跳,桌上擺滿了搖桿和拉桿,腳底下還有踏板,畫面非常複雜,遊戲模擬操作機器人的駕駛,目前已經移植到WII和XBOX平台上。

整個展場位於科工館臨時展場,雖然不大,但是內容豐富,而且購票可以玩一整天,只是周末和假日人潮太多,有時候要排隊才能玩到,而且清場的次數比平日多,9點進場時人最少,可以先玩個盡興。